本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微库、葫芦笔记共同主办的“重新认识笔记”《卡片笔记写作法》线上新书发布会,根据《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申克·阿伦斯先生发言整理

《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申克·阿伦斯

申克·阿伦斯先生:谢谢,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使我今天能在这里参加这次中文版《卡片笔记写作法》新书的发布活动,下面我将来介绍一下我这本书当中提到的一些关键内容。

我准备了一个表格,在这里对两种不同的笔记方法进行对比,一种是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新方法,另一种是大家之前可能见过的传统的笔记方法。从前的这种笔记方法实际上是应对的一些特殊的项目,你一般会已经有了一个研究的主题以及明确的问题,然后你会基于它来进行信息的搜集。

传统的笔记方法应对的是短期,也就是一个单个项目它一般是服务于这个项目之内的内容,而我今天给你推荐的方法实际上应对的是长期多个项目,如果比较理想的话应该是伴随你一生的。

信息累积才有价值

我们在记录短期笔记的时候,往往是应对不同的媒介来记录,好比说我们读纸质书的时候会记在书的边角,如果我们读电子书我会在上面进行高亮,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长期笔记卡片盒的方法它不再专注于不同的介质,而是对于所有的笔记都一视同仁,采用统一的标准。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实施一个项目之前往往并不清楚我们将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无法事先获得预见的。

我们这里是把平时遇到的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信息不断的积累起来,通过时间把它进行累计使得它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要积累这样的素材,我们就得把这个进行记录,要让它在我们的项目之上去进行记录,也就是我们的视野要更加宽阔,不能够按照他们所属的类别把他们这样切分开。

将信息连成一张网

我们总认为这个标准化是创造力的大敌,好像人们必须要去除标准化才能够获得创造性,但是这里方可认为这不是事实,只要我们注意使用的一些标准化他们虽然会带来一些限制,但只要我们不把它局限在单一的主题和结构之内就可以保证我们的创造力了。

我们去积累这样的信息然后是把一系列的点连成一张网,这个点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各种想法、点子、主意,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保证你的想法指数级的增长,但是也总比他们每一个的加总要好得多。

我们在这里会看到大家常见的对于卡片盒方式的一个误解,总以为它其实就是无结构的,但实际上是有结构的,但这种结构不是事先假设我们能够预见一切,而是从底向上不断的让它去生长,去让它自然的出现出来。

我们在这里实际上是把我们头脑当中的这些想法给它及时去记录下来,我们在这里头会形成一些结构,但是我们不会让它一成不变在后续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变化,然后把我们这些想法展现出来。

我们想去劝这些年轻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掌握卡片式的笔记方法,但是我们发现这里面是需要很多的努力,相反如果让他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记录笔记倒没有那么难,他们马上可以开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记录过笔记,所以这不是什么问题。

构建自己的卡片盒

image

如果我们按照原先的方法来做看似是非常容易启动,那么我们可以马上去记录笔记,但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一直得要想如何把你这些新的想法放到文件夹中放到不同项目当中,你会发现它很快就会变得难以理解,你不知道一开始为什么要这样来记录它。那么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的卡片盒方式,看似你掌握这种方法需要格外努力,但是请相信这个系统一旦你把它构建起来,你会发现系统本身是简单的,正因为系统的本身是简单而精确的,你通过它来构建自己的长期笔记系统反而会从中收益很多。

这里面我们需要区分复杂和难懂这两个词,如果我们去构建卡片盒的话可能它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结构,但是从复杂的结构到我们容易理解的简单的模型,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但是如果我们构建起一个让我自己就很难懂的东西,我们后期就很难把它应用到我们的研究当中,实际上在我们的研究过程当中,不管是我们去构建模型还是去做理论都是要把一个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因此实际上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在做科研的一部分。

我们下面来谈一谈学习的效果,如果你一开始就构建了一个层级型的笔记,那么你所有的结构都是预先去设置好的,那么它实际上能用来干什么?只能帮助你去回顾,实际上只能用来回顾的一个结构,对于你真正的获得学习的效果实际上作用甚微。

那么我们看卡片盒带来的这种迫使阐述,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就必不得不做一系列决策,包括我如何用自己的话去重新书写我获得的信息,然后怎么把这一系列的主意和想法把它连接起来,我们构建的结构怎么能让它不至于过于复杂,而中间不断在减化,实际上这些被强迫所做的事,使得我们可以真正学到东西。

那么如何去进行结构的梳理,如何去把一系列的想法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我们学习理解当中要去做的一件重要的事,但是我们一直通过教科书来学习,使得我们这些如何去构建架构,以及去连接想法都是在由别人在替我们做决定,这实际上是让人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卡片盒帮助更好的研究问题

现在我们有了“卡片盒笔记法”这就使得我们被重新推回到驾驶的座位,让我们不得不成为那个做决策的人,这样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进行架构建设和理解我们所要学习的东西,之前提了现在我再强调一下,在我们去构建这样的卡片盒的时候,实际上还是要有结构的。

我们在这里说的卡片盒笔记它不是让我们去完全的跳脱结构,而是帮助我们去找到一个更好的研究问题,实际上在研究当中最重要的结果是找到一个更好的研究问题,那么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对我们所研究的主题所获得的数据,以及我们所看的这些文献资源怎么样能够在他们中间去寻找它的结构,这是我们在研究当中需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事。

我们这里不从头来开始做一个项目,然后我们对于我们的目标保持着非常十足的开放性,然后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在逐渐的来探寻我们真正的目标。

我们总会受到一些我们告诉自己的一些故事,一些传说,总觉得这个研究它都是逐渐推进的,然后一次做成的过程,但实际上它根本就不是这样,在中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循环,我们会不断回到自己的问题,不断在这里面去进行迭代和调整,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才能获得我们的研究结果。

卡片笔记学习法:引领你成为领域专家

因为刚才我们说到那种错误的想法,认为研究可以很顺利的一蹴而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学习指南,许多的写作指南,实际上都把我们这样的一个过程把它想象成一个线性的,从开始就有明确的主题,明确的问题。

然后一步一步把它开展,这样一种对于研究的不合适的描述,实际上它误导了很多的学生以及出入某一个领域的学者。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一些学习指引实际上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有一个明确的计划,那么你一切所需要做的只是按照计划逐步来实施就可以了。

这本书和刚才的那些写作指引正好相反,它不是告诉你按照计划来执行就可以了,而是要告诉你该怎么样进行这样的笔记记录,以及这样的读写的过程,它实际上是来源于真正的在这个领域当中实践过的优秀学者的经验,因此它实际上能把你引领成为一个专家,当然这不是说你读完这本书马上就能成为专家,但是他把你向着走向领域专家的途径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我们看到传统的这些书籍他们在其中会把这些技术当成是一个你头脑能力的放大器,但是在我们说的卡片盒当中它不是这样,它不是把头脑的能力去进行放大,而是真正的能够给你的大脑带来一些这样的变化。

我们大脑一旦做到的去中心化,我们就可以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真正的思考,我们把我们能够找到的那些最好的点子,当然他们都是来自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把它放到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上下文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去强调在你去记录这种卡片盒笔记的时候,请一定要注意你要挑选一下你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到你的卡片盒当中,这里一定是经过你深刻思考的内容才能放到这里面去。

人脑比机器、技术更有优势

最后一点我们来说说关于结构的事,曾经我们误以为我们大脑是一个中央的控制系统,我们去控制一切跟笔记相关的技术,笔记应用于是就可以帮助我们来完成各种事,但实际上笔记只能做到这个笔记工具它能做到的极限,也就是帮助我们去更好进行记录,我们的人脑不太善于记录,但是我们人脑善于的是把这些不同的想法给它连接起来,这个上面我们的人脑比机器、技术要具有更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