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卡片做笔记,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
可是看完这本书,我终于再一次发现了卡片笔记法的强大之处,真是想说一句:太惊喜,太惊艳了,太对口了。
我准备把自己的卡片笔记法和这本书的卡片应用系统做一个大融合,迫不及待的想把“卡片笔记术”再详细的给你分享一次。 《卡片笔记写作法》 主要讲了什么?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从阅读实现写作》,这是一本今年7月份出版的新书。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太好了,和“卡片”二字很应景。
清新的颜色,加上卡片式的封面设计,让人不禁很想把这本书拥入怀中,就像拥有了一堆卡片知识一样。
德国重要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在30多年的研究中,发表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这样惊人的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写作法,他一生做了9万张知识卡片。
事实证明,每天记6张卡片笔记,就能拥有一个产生复利效应、受用终身的知识库。
而同样为卡片写作爱好者的还有名人:纳博科夫、梅棹忠夫、姚学垠。
卡片笔记法,不是一种“技巧”。
而是一个系统,它方便你存储、组织知识、扩展记忆、生成新的链接和想法。
我们常听到的一页纸笔记法、九宫格法、费曼笔记法,并不能帮助我们把学习成果进行跨领域、跨时间的积累。
而卡片笔记法可以。
因为卡片笔记,每一张卡片都承载着既独立有可以相关联的知识点。
灵活的卡片笔记,支持你在任何时候,调用出来,去和其他的知识点产生链接,也支持你任何时候,去分享卡片知识。
它帮你节约二次阅读的时间,同时,它可以成为你日后的生产性资料。
有一句话很有共鸣:如果平日里的输入就是在输出,最后写出来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学习不在于记录,而在于思考。
学习不在于快,而在于一通百通。 如何使用 卡片笔记写论文?
相信很多朋友也有写论文的困扰,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自己快速搞定论文。
我用了近1个小时,搞懂卢曼如何用卡片笔记写论文。
我把自己理解的内容图解成了这张卡片,看看对你有没有启发,做这张卡片的时候,反正我是惊喜了:
1)这本书终于表达出来了我脑海里一直在构建的笔记系统:
一套能激活你曾经做过的所有卡片的方法。
2)越来越发现卡片的好处:
你做的那些照抄笔记,文字书本里的笔记,如何再复用?
确实无法做到拿来就用。
而卡片笔记,却可以拿来就用,完美实现跨时间,跨领域:
❶拿几张组合起来,成为一篇文章
❷拿过来直接作为插图,插入文章中
❸直接看,节约重新阅读的成本
➍用来传播,放大知识价值和个人价值
这就是知识卡皮笔记库的复利价值! 为什么要 做卡片笔记? 如果嫌记笔记并把笔记整理到卡片盒太浪费时间,这样的目光太短浅了。 如果我们不愿花时间去阐释,就不能从阅读中学习到东西,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 ——《卡片笔记写作法》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好像我们习惯了做什么事情都求快,却忘了,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求好,求长期可持续。 正如《卡片笔记法》这本书里的这段话所言: 有时候,写长篇摘抄的意图是好的,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有时候,只给句子画线,在空白处写评论,这几乎等于没有做笔记; 而更多的时候,读书的同时并没有做笔记,对于写作而言,这几乎相当于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 在卡片盒系统中,一切都是为了在卡片盒中积累足够数量的有用笔记,这给我们的阅读和做文献笔记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所以,做卡片笔记,才是真正的构建自己的知识大厦的过程,并且这个知识大厦,肉眼可见。 在外部的知识系统里,捕捉干货知识,放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随着卡片笔记的数量越多,这个知识系统越庞大,所能发挥的价值越大。 比起只是当时在书上画一画、引起当时的共鸣、把你想记住的关键知识放在书本里,卡片笔记更加纯粹。 集合外部不同载体,不同学科里的关键知识于一体,构建自己专属的知识大厦,这些知识更容易追溯和调用。 当你有一个知识点可能与之相关联的时候,你可以随时存放在同一主题下,并且在类似写作、演讲、备课、沟通这样的场景中,卡片都可以提供有力的论点和论据,随时作为支撑。 所以,记住卡片的价值: 卡片积累越多,复利价值越大。 它随时调用,随时组合,随时启发你。 如何实现卡片 越多越有价值? 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越积累越有价值,而不是越积累越乱、越令人困惑。 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到呢? 分清楚三类笔记: 1)第一类,闪念笔记:备忘你的想法,起到提醒的作用,这些临时的想法,可能1-2天后会扔到垃圾箱里; 2)第二类,卡片盒里的永久笔记:包括简短的文献笔记和谨慎细致,精心编写的永久笔记,比如我给大家写得基于卡片来分享的小作文笔记。 3)第三类,项目笔记:项目结束后,这些笔记会存档,其实相当于也是丢进了垃圾箱。 这对于大家做文件管理来说,也是一个启发,你的文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临时性的,用完之后,可能再也用不到了; 一类是永久性的,它总有可以调出来反复看的价值; 一类是暂时常用的,等某个项目完毕后,整个项目打包存档,后面再用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了。 在这张卡片里,还想和你分享三个我们常常不能创作出更多内容的原因: 1)总感觉自己要像写科学杂志一样记笔记,特点就是不想错过任何一条笔记,这样做的坏处是,一些非常重要的笔记被不那么重要的内容淹没了,这些内容反而无法调用。 学习为你所用,不要像一只松鼠一样,记住所有东西,只记下对你有用的知识。 2)只收集特定项目相关的笔记,这样你只能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完成素材的收集,而在记录某项项目的笔记时,会丢失很多一起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但是与项目无关的信息。 3)把所有笔记都当作闪念笔记,这样做的坏处是,你的笔记堆积越累越多,却越来越混乱,因为这些想法并未经你思考和处理,他们其实毫无价值。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 记录闪念笔记,经过处理后变成永久笔记,分门别类的按照主题摆放。 如何通过 卡片进行写作? 你一定阅读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这些“写作相关的书”有不少书提出: 你要先选定写作主题,规划研究方案,再开展研究,开始写作。 当看到这的时候,你肯定也有这样的困惑:看起来很理想,但是好像实际上很难顺利开展。 因为我们缺乏一个可以为自己调用的知识素材库。 尤其是每次你阅读的时候,只是把重点知识依然留存在某本书里,或者是某篇文章里,这些有用的知识,没有一个统一的集合空间的时候。 “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Nassehi,2015) 我们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 这样的写作才不是从零开始。 而知识卡片库会引导你追溯思想的起源,收集凑手的论据,和有序的素材,这些卡片成为你写作的生产性资料。 让你在写作的时候,不是没有主题和素材,而是主题和素材多到不知道如何选。 当你的知识卡片库不同主题的知识卡片越来越多的时候,对于某个主题的写作或许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甚至在实践中,这些卡片,也会作为一个操作指南,来指导你的某些行动,比如这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