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率奇高,从不加班,副业也经营得风生水起

➤  精力充沛,爱好广泛,事业兴趣家庭轻松兼顾

之前,滴答君给大家精选了,但有小伙伴抱怨:

➤  厚厚一本,没时间看

➤  理论枯燥,实操性弱

➤  方法复杂,概念重复

没关系,时间管理本就不该成为负担。有没有什么简单易用的小技巧呢?

当当当,滴答君已经总结好了!

Part 1   

4个步骤,分析你的时间利用方式

1. 记录时间日志,培养时间敏感度 

自我意识是时间管理的先决条件。 

试试这样:找一个本子,记录你未来24小时的时间去向,看看自己在睡觉、吃饭、工作、娱乐等方面分别花了多少时间(不必太过精确)。一周结束后,将各类别事项所用的时间汇总。 

只有清晰地看到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你才能找出自己的时间管理黑洞,优化你的时间支出:

 「哇,原来我每天要花1小时刷微博,如果每天少玩30分钟,一个月居然可以多出15小时用于健身!」   

2.  设计理想前景,目标提供路线图

目标是时间管理的催化剂。只有清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你才知道你要在哪些方面分配更多的时间。

如何确立目标呢?问自己几个问题:

①  短期内你期望达成什么愿望?

②  长期来看,你希望人生是什么样子?

③  你打算如何从现状出发去实现你的理想?

④  实现理想的步骤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3.   基于以上目标,主动做出选择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如何使用这些时间,选择权在你的手里。

是想要得过且过,及时行乐,纵容自己的懒惰?还是延迟满足,做那些能让你接近目标的事?

答案显而易见。通过在当下的享受和牺牲之间做选择,你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来掌控你的人生。 

4.   别再犹豫了!马上行动起来

有些小伙伴花大量时间做计划,但因为缺乏行动力,过了很久依然毫无进展。

时间管理的核心就是,一旦确立目标就不要瞻前顾后,想做什么就果断行动,该解决的问题一分钟也别推迟。 若不付诸实践,无论计划多么周全,一切都是空谈。

通过以上4个步骤,相信你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现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滴答君给你介绍18种一学就会的时间管理小方法,掌握其中任意1条,你的效率都会有质的飞跃!

(更多实操技巧,看这本小册子就够了)

image

Part 2   17条技巧,让你的时间利用最大化01   增强意志力,逃出拖延的怪圈拖延症是时间管理的大敌。 拖延源自一种物理法则:「惯性」,惯性趋向于使所有的人保持原地不动,为了向前移动,人们需要自我驱动,和本能做斗争。 如果你也总是有任务一拖再拖,迟迟不肯开始,不妨试试这三个方法:①  不管有多不情愿,先做5分钟,只要5分钟就好
②  启动一个番茄钟,化被动为主动,强迫自己进入专注状态③  穿戴整齐,塑造一种仪式感:一切准备就绪,该开始工作02   善用待办清单,做好每日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先行很重要。时间管理大师博恩·崔西也曾说过:每一个有效的执行源自每日任务清单,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用于提高生产力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每晚睡觉前,用滴答清单梳理下次日要做的事,问问自己:今天我要完成哪些工作?预计用多少时间?想达到什么效果?

通过梳理 to-do list,你不必再努力抓住那些漂浮在脑海中的任务,待办事项不再遗漏,日程安排一目了然。

03  分清主次矛盾,判断轻重缓急

如何更聪明而非更卖力地工作?

帕累托法则告诉我们,20%的核心工作能为我们带来80%的价值。事事兼顾很难,但我们可以把握重点,避免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用更少付出达成更多。 

浏览你的今日清单,找出当天最重要、最具挑战性、能带来最大价值回报的三件事(不要多),先全力处理好这些关键性事项。舍弃那些不紧急的、过于琐碎的任务,即使有一部分优先级低的事情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一天也是收获满满的。 

聚焦要事,精心组织你的每一天,你离目标会越来越近。  

04  注意力外包,释放你的大脑内存

我们的大脑更擅长思考而非记忆,从大脑中清理掉的东西越多,思路就越清晰。 

你可以借助工具(如滴答清单),把所有漂浮在大脑中的零散的信息(待办、灵感、目标等)统统都记录下来,无论大小、轻重、缓急,将其从大脑的短期记忆中清空。 

要记的东西少了,工作时自然就能心无杂念,做事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这个习惯还能起到提醒的作用,避免你忘记重要的事。

05  拆分复杂任务,减小行动阻力

如果你的目标过于模糊、宽泛,行动便会盲目且低效。 

相反,如果将宏大的愿景细化成多个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计划,将复杂的项目切割为一个个力所能及的子任务,这不仅能有效降低执行难度,化解心理压力,还能够带来成就感,提高意志力。 

06   告别杂乱,打造令人积极前行的工作空间

杂乱无章对个人效率有严重的破坏性。 

无用的文件堆积成山,想要的东西关键时刻怎么都找不到……凌乱的工位不仅影响美观,还会让人情绪焦躁、注意力涣散。 

定期整理桌面物品,东西用完及时归位,做好物品归类,清爽有序的环境能在无形中为你减轻压力,同时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单位时间生产率。   

07  完成后再完美,没有万事俱备的时候

有一类「完美主义者」,他们想法很多,但总害怕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想等时机成熟再行动,这种求全倾向往往会导致拖延。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我劝你尽快抛弃一步到位的完美主义心态:

①  树立全局观念,先交付1.0版本,再慢慢完善到2.0版本

②  大胆试错,勇敢尝试,不完美是人生常态

③  不必过度拘泥于细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没必要吹毛求疵

先尽快迈出第一步,没有什么是比此时此刻开始更接近成功的了。

08  保持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难以专注?效率低下?很多时候,是因为你的目标太多了。

在处理多线程工作时,大脑只是来回忙碌,一味地做无用功,大脑很难在同一时间对多个信息群进行意识清晰的处理。那些一心二用,自以为能事半功倍的人,只不过自在自欺欺人。

完成一个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心无旁骛,全情投入,「将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挑战上,而不是试图去同时完成所有的事」 。

09   合并同类项,批量处理相似任务

仔细浏览你的清单,如果有的工作可以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用同一种方式完成,不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集中到一起去做,如查看邮件、回复论坛留言、回复微信消息、通过好友申请等等。

批处理高同质化的工作任务,能有效避免自己的工作节奏被打断,也能减少注意力切换的次数,让精力损耗最小化。

10  及时处理每项任务,避免信息堆积

当接收到新任务时,如果你总是想着「不急,待会再看」,你八成会忘了这件事。

时间一久,你还会发现,重要信息越囤越多,处理起来耗时耗力,压力山大。

对此,我的建议是:对于进入你日程的每一份文件、每一份邮件、每一个语音信息,在第一次看到他们时,尽可能立即对他们进行分类和处理: 

先思考,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吗?

 >> 如果不需要做

① 若为无用信息:将其彻底删除

② 若为资料:归档存放,以便日后查找 

③ 对于不确定要不要做的事项:先记下来

 >> 如果不得不做 

① 如果2分钟内就能搞定,马上去做 

② 如果你不擅长,指派给更合适的人

 ③ 如果有明确的执行日期,设置提醒,延迟处理     

11  厘清不该做的项目,授权给更合适的人

要想提高时间利用率,就要坚持一个原则:做事考虑性价比,把握时间主动权。 

凡事亲力亲为是非常低效的,自己不擅长、不必亲自做的事可以委托给更合适的人,同样的,如果他人的请求对你来说无关紧要,请果断说「不」,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拒绝别人,给自己增添太多不必要的麻烦,记得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任务。  

12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文章有点儿长,感谢你坚持看到这里,如果累了,记得休息一会儿~

工作也是一样的,不要勉强自己长时间保持专注,神经长时间高度紧绷会导致过度疲劳,使我们意志力耗尽、注意力涣散。

什么才是可持续的工作节奏呢? 精力充沛时,去做那些有挑战性的工作,身心俱疲时,也别强求自己硬撑,小憩片刻,为自己充充电。

放松双眼,舒缓肩颈,相信我,适当停下来,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做好精力管理,找到最佳状态

接上一条,偶尔的疲惫是正常的,但如果你常常觉得累,做事总是无精打采,可能是精力管理出了问题。这4个小习惯可以有效提升你的能量水平:

① 坚持体育锻炼

② 均衡饮食,少食多餐

③ 保证充足的睡眠

④ 练习冥想和深呼吸

将你的时间空档和有效精力匹配起来,是提高效能和自我更新的秘诀。  换言之,就是在最精力最充沛的时段去处理那些最艰巨的关键任务,这样你很有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攻克难关。 

14   建立奖惩机制,个性化自我约束

奖励和惩罚能够刺激大脑皮层,有利于长期记忆。建立事后激励的正向反馈机制,你可以和自己约法三章,每当你成功战胜了一次拖延,或达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给自己一点小奖励,比如:

①  今天之内完成这篇论文就吃一顿大餐

②  提前完成作业周末就可以和闺蜜逛街看电影

③  反之,如果当天没有早起早睡,就惩罚自己第二天不能看剧和刷微博

就像玩游戏一样,对于任一目标,不管完成与否,都要关联一个反馈,赏罚分明。 

15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每个微小的成就

想要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健康的心态很重要,当你成功驾驭好潜意识,就能与压力和平相处了。 

着眼于自己的进步,大声地肯定自己:「我今天的状态很棒!我一定可以做到!我可以再坚持一下!」 

不断地用正向的信念激励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高效能、不拖延的人,你会更容易实现目标。  

16  创建SOP流程,将常规任务标准化

将重复任务常态化、规范化能大大提高个人效率,减少无效努力,具体而言,就是沉淀经验,将做事的步骤固定,并使每一步的标准可量化,下一次直接套用模板即可。 

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公司会议、团队讨论中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的是,这些记录千万不可束之高阁,而是要定期整理、归纳、提炼,将碎片化信息内化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中。 

17   抓住时间的空隙,用好碎片时间

时间是挤出来的。不要小看每个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10分钟,只要有效利用,就能将非生产性时间变成生产性时间,从而达到创造时间的目的。 

例如,你可以在排队、等地铁的时候可以背10个单词、处理2封邮件、看1篇新闻,有效的时间管理就是把时间的浪费程度降低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