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花时间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是一个聪明的举动。以下这些都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译自Medium,作者Akshad Singi,原标题为" 4 Psychological Skills I Desperately Want People to Learn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个提高智力的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学习心理学。

这就是说,你应该试着理解你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花了很多时间,去阅读心理学。毕竟,作为一个作家,我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的意识水平,首先是我自己的意识水平,然后是读者的意识水平。

为此,昨天,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有哪些心理学技能,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我又非常希望人们也学习它们?”我想出了一打。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讨论其中的四个。兴奋吧?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1.间接发现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的缺点,对他来说不是很明显,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即使它们可能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如此的事实。这是因为,当我们想到自己有什么不足时,自我意识阻止我们勾画出一个准确的画面。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意识是一种不是很多人能够掌握的技能。

然而,虽然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但发现别人的缺点却毫不费力。如果我问你,你的缺点在哪里,你就得好好想想,如果你能想到答案的话。但如果我让你告诉我你的朋友、父母、配偶、同事或老板有什么缺点,你马上就能回答我。

我找到了一个引导这种偏见的方法,来建立更强的自我意识。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我选择身边的人,然后问自己他们有什么缺点。鉴于我们善于判断的大脑,我能在几秒钟内找到答案。然后,我试着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我同样有缺陷的行为的例子。

例如,我会问自己,“我的朋友X有什么主要缺点?”然后一个答案就出现了。“哦,他不是个好听众。”然后,我不再问自己是否有这个缺点,而是告诉自己我确实有这个缺点。我试着找一些例子来支持我的论点。很自然地,当我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自己真的就是一个糟糕的倾听者——我试着思考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基于两个原则:

•如果你直接问,自己有什么缺点——我们称之为直接发现缺点的过程——你不会得到准确的答案,因为你的自我会介入。因此,我们试着去发现别人的缺点——因为那更容易,而且我们每天都会这样做。

•其次,在发现缺点后,我们试图为自己树立一面镜子。但如果我们问,我是否有这个缺点,我们的自我可能再次介入,答案将是否定的。因此,相反,我们假设我们确实有这个缺点,并试图支持反对自我意识的论点,而支持更强的自我意识。

我意识到的是——无论我在别人身上发现什么缺点——我也有那个缺点。也许没有别人那么极端,但在某种程度上,是的,我确实有这个缺点。

•如果我认为别人流露出很多负面能量,我知道自己也流露出一些负面情绪,至少在某些时候。

•如果我认为,某人是一个糟糕的倾听者,我知道我的倾听技巧,也有提升的空间。

•如果我认为,某人整天都在吹嘘自己,我知道我有时也会吹嘘自己——我可以克服这一点。

自己试试吧。发现别人的缺点。假设你也有同样的缺点。试着支持你的论点。这将产生更强的自我意识。然后改正你的缺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婴儿交换刺激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奇怪的思维实验。但这真的非常非常重要。让我来详细说明。

每个人成为他自己,都是有原因的。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他的生活是由环境塑造的,周围的人塑造了他的意识形态。生活给他的经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简单地说,任何一个人的现在时刻,都深受过去的影响。

咄!那么明显!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在实践中并不明显。

因为当我们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一点。我们用现在的思维,来判断他们现在的时刻,而从不考虑他们的过去。

因此,每当我发现自己在评价别人时,我会问自己:

“如果我在婴儿时期,就和这个人交换了身份,我长大后不会变成他/她吗?”

我称之为“婴儿交换刺激”。“这里的理念,是让人们内化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之所以是他们自己,是有原因的。”如果你和某人在婴儿时期就被交换了,在你的一生中,遇到同样的人和同样的经历,你长大后就会变成他们。如果这是真的,判断他人有什么意义呢?

这帮助我停止评判别人。因为这是不公平的,在他人的立场上,我甚至没有走过一英里,更不用说整个人生旅程。

3.“我”关注的,是不对称的严格

宇宙是分裂的。对我来说,就是我与其他人的分别。对你来说,就是你和其他人的分别。重要的是要明白,你只能控制你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别人的。这在理论上,听起来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现实中很难练习实践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遵循一种不同的不对称严格,我们希望其他人,都能表现得最好,但我们对自己非常宽容。这会导致挫败感。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另一方面,“我”关注的不对称严格,是对自己严格,但对别人不那么严格。

•如果有人开会迟到了,那就顺其自然吧。不要因为他们不守时,而埋怨他们。但你要努力成为你认识的最守时的人。

•当有人——比如说你的员工——没有完成你要求他完成的任务时,要很容易原谅他。但是你,试着做你认识的最可靠的人。

这并不是说,要对周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一概宽容。不。你要和守时、可靠、负责任的人在一起。但我想说的是,你应该像斯多葛学派的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说的那样,宽容他人,严格要求自己。

4.理解我们的情绪,如何与他人的情绪相对应

前段时间,我拿起了那张欢乐与悲伤的交叉对比表。这就是它的样子。

image

•嫉妒,我们都知道,是当别人成功或快乐时感到悲伤。

•幸灾乐祸,嫉妒的姐妹,是在别人的痛苦中幸灾乐祸。

•同理心,嫉妒的对立面,是分担别人的痛苦。

•“随喜”(Mudita)是佛教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别人幸福时,自己也幸福。

我们必须学会从嫉妒和幸灾乐祸,转向同情和同情。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试着审视自己的感受,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

例如,在最近的美国大选之后,很多人都很高兴。但我认为大多数人,对待特朗普输掉,比拜登赢了更高兴。人们更加快乐。确定是这样的。但这种幸灾乐祸的喜悦,可能比随喜的喜悦更多。

因此,审视自己的感受,了解它们是如何与他人的情绪相对应的。然后试着移情和随喜。这里有一些原则可以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富足:这个信念强调了世界上不缺乏成功和幸福。意思是,当某人完成了某件事,他们并不是从你的桶里拿出来的。采用这种信念可以让你战胜嫉妒。

•认清自己的伤痛: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说,“当别人让你痛苦时,那是因为他自己内心深受痛苦,他的痛苦在蔓延。”用这句话来提高自我意识。如果你不能在人们痛苦的时候,同情他们,或者在他们成功的时候,为他们感到高兴,你可能是因为受伤了,而你的伤害形式,是丑陋的发泄方式。

•挖掘自己痛苦的记忆。我喜欢相信自己的同理心高于常人。这,我想是因为,我过去受了很多苦。不是物质上的伤害。是心理上的。当我想到,自己在人生最低谷时的感觉,有多糟糕时,我只会想到,那些我不希望自己最坏的敌人经历的事情。你也在挖掘自己的痛苦。你知道这感觉有多可怕。记住,你周围有一些人,他们每天都有这种感觉。这将帮助你更加同情他们。

•练习实践。和其他技能一样,随喜和同理心也需要练习。所以,开始练习吧。如果你足够仔细,你会发现有很多练习实践的机会。

总结

花时间去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是一个聪明的举动。人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迷宫,其中所有的微妙之处,都永远不会被人类真正征服。这就是为什么,人总是有成长的空间。人总是有新东西要学。以下是我从生活中学到的一些心理学技巧,我非常希望你们也能学习。

•间接发现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缺点。假设你也有这个缺点。找出论据来支持你的论点。开发更大的自我意识。试着想办法弥补你的缺点。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婴儿交换刺激。每当你发现自己在评价别人时,问问自己:“如果我在婴儿时期和这个人交换,我不是完全一样的那个人吗?”这会帮助你意识到,这样的评价毫无意义,因为在他人的立场上,我甚至没有走过一英里,更不用说整个人生旅程。

•“我”专注于不对称的严格性。大多数人都希望别人表现良好,但对自己却很宽容。是相反的。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待人。

•了解自己的情绪,如何遇他人的情绪相对应。试着将你的情绪分为嫉妒、幸灾乐祸、同理心和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