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中说过:人生是无数习惯的综合。

我们都知道保持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可很多时候却处在一个「反复开始,最终放弃」的循环中。

为什么习惯如此难坚持呢?

一、大脑只能坚持快乐的事情

熬夜,睡懒觉,沉迷抖音,吃垃圾食品……我们轻易就养成了这些坏习惯,是因为它们不费力气就能带来快乐。

可当我们想养成一个习惯时,绝大多数出发点都是因为「做这件事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的大脑不会因为正确而坚持,如果没有能够刺激大脑的感情,不管是多么正确的事情,大脑都会自主地产生回避反应。

所以,想把习惯坚持下去的关键,不是强迫自己做正确的事,而是努力让做正确的事变得快乐。

(1)明确理想中的自己

大脑仅凭当前计划是没有办法行动起来的,需要「文字」和「想象」驱动,只要对目标达成时的状态有具体的概念,就可以提升干劲。

如果想养成减肥的习惯,不能只想着「要瘦下来」,还要具体地想象出「瘦下来后会变成什么样」——穿上收藏夹里那件垂涎了很久的连衣裙,去海边的时候能大胆地穿上泳装,心上人的夸奖……最好能找到相关联图片和照片增强可视化,便于想象。

你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用文字将目标达成时的情景描述越具体详细越好:何时,何地,和谁,在做什么事情……同时设置好目标截止日,也可以直接用滴答清单设置一个未来某天提醒的任务。

每天花费一点时间想象自己已经实现目标的样子,将理想的未来可视化。给大脑留下深刻印象,让自己保持兴奋状态。

(2)改变语言,替换「快乐」与「不快乐」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语言含义的办法,在潜移默化中「欺骗」大脑的感受。

当想到要学习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感到痛苦和抵触,但是没人会讨厌自我提升吧?以后我们可以把「开始学习」的指令替换成「开始提高」,那么大脑就会产生接近反应,使我们愿意学习。

相应的,当我们在减肥时想吃蛋糕,美食总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很难克制,这时候就可以把「蛋糕」的概念替换成「脂肪」,当你大声说出“我要吃脂肪”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有被浇了一盆冷水的感觉?

二、大脑具有讨厌变化的特性

人类的大脑具有讨厌变化的特性,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渴望安逸的环境,善于处理例行公事和千篇一律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让大脑一点一点地接受变化,避免让大脑产生厌恶变化的反应,即使没有立刻取得成果也不要放弃。

(1)循序渐进

即便想要改变自己,也不能一开始就从最困难的事情做起,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要把「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当做初始目标,可以从10个单词开始,此外「每天」也是个让人望而却步的目标,可以从「接下来一周」开始。

就像游戏里打怪一样,一级一级地突破,这样能够提升我们的兴奋度,从而更容易养成习惯。

(2)决定「前一个习惯」

无法养成习惯的人可能是没有意识到「前一个习惯」的重要性,要想坚持一件事,必须要考虑好前一件事

当决定要「每天早上6点起床」时,却总是熬夜到很晚,第二天怎么可能起得来呢?

要想养成早起的习惯,首先要决定「几点睡觉」,要想在「几点睡觉」之前还要养成什么习惯呢?按照个情况规划起来吧。

三、大脑更容易记住负面的感情

人类的大脑拥有非常优秀的记忆力,尤其会清楚地记住过去的失败。

当我们在制定工作和学习的目标时,会根据过去的记忆产生「做不到」「不可能」的想法,最终选择放弃。遇到问题和危机的时候,也会根据过去的记忆产生「没办法」「糟糕了」的感觉,结果因为恐惧和不安而畏缩不前。

(1)积累小习惯,记录自己的变化

我们从一些并不费劲的小习惯开始,将那些以前想着「有时间就做」「有机会的话就做」的事情挑出来,比如说“睡前收拾桌面”“离家时带走垃圾”“主动和同事打招呼”,一天一天地坚持做下去。

只要坚持习惯的记忆越多,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就会自然地产生「我能做到」的信心。无论多小的变化,都是「自身值得肯定的变化」,把它记录下来,小成果的积少成多可以使自己产生自信,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2)给坚持了一周的自己准备奖励

以周为单位,事先决定好奖励,不必是比较贵或者比较特别的东西,只要能让心情变好就行,是想不到的时候也可以是暂停当前行动,让自己休息一回。

将习惯养成和愉快的心情结合在一起,让大脑接收愉快的信号,产生更多正面的感情。收到某种暗示,产生惯常行为,获得奖赏,收到同样暗示,产生惯常行为。

四、过于关注细节,追求完美

开始养成习惯时,有一个绝对不能碰触的禁区,那就是「追求完美」。

「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定要好好做」,用这样的情绪去做任何事情,可能开始时干劲十足,但是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

通常情况都是这样的,决定「每天绕小区跑步一圈」,坚持了15天后,突然因为某种原因——自身犯懒或者不可抗力,这天没有出门跑步,于是就产生了挫败感,开始否定自己的毅力,选择放弃。

也可能会从头开始计数,在某天再次遭遇断档,反复开始,直到放弃。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不停地调整实施方案,通过降低标准和频率,缓解无法执行计划的挫败感。

放宽考量事物的标准

我们每天的精力、情绪、时间、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很难稳定高效地保持一个习惯。所以我们要预期到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自己留下退路。

当决定了锻炼目标「每天绕小区跑步一圈」,就要考虑到突如其来的加班或者身体不适,允许自己每月有三次休息的时间,或者可以降低标准,用「跳绳100下」或者「步行8000歩」来替代。那么当这件情况真的发生时,就不会因为打卡中断而轻易放弃了。

不用做到最后,不用认真去做,给自己降低难度,会变得更容易行动,也更容易形成习惯。

只要坚持不懈地尝试,人生就没有失败二字。只有不再继续尝试,才是真正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