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多年的工作党,使用滴答清单已经很久啦!我个人使用滴答清单一般是将所有的任务分为三个维度——个人发展、生活日常、工作日常,但一直没怎么用到标签功能。

后来,我发现了标签的妙用!

其实标签和日期一样,是从另一个维度去划分任务。从标签划分一些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的任务,辅之以番茄钟,会对自己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标签+番茄钟”是如何使用的吧!

一、饱和度过高的「今天」任务清单

滴答清单不仅是任务规划和管理的工具,还能是治好拖延症的利器!

我们一定经常使用内置的智能清单“今天”。如果你观察一天需要执行的任务,这些任务其实可以大致分为日程、今日必做完的事项、中长期计划分配在今天的任务。

① 日程:就是当日不得不去做的行程,例如会议、出差、培训、体检等活动。

② 今日必做完的事项:包含了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或次要的事项,大到立即完成一份表格、一份报告,小到打电话、取快递。

中长期计划:就是规定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项目。例如计划要在近段时间内要看的几本书,要学习的课程,要完成的一份方案或总结或项目,要进行的一项会议筹备。

让我们看看把中长期计划全部塞进“今天”的结果是什么:

➤ 掩埋在一大堆任务里面,不想做。

➤  deadline又不是今天,急什么,不想做。

➤  今天不做或者做一点,反正可以移到明天。(传说中的明日复明日)

➤  完蛋了,拖到真正的deadline了……救命!

大家很容易看出来,因为deadline很久远,所以中长期计划中的任务往往是拖延症的灾难重地

二、传统方式:对单个任务的分解

通常对于这类中长期任务中,我们经常使用滴答清单的朋友们都懂得把一个大任务拆分成子任务,逐个击破。

image
image

这一过程是必要的,但这是以任务本身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分解,仅做到这一步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从自身的执行程度出发,进一步的落实,让滴答清单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执行力和效率。

三、“中长期计划标签+番茄钟」啃掉最难吃的青蛙

在《吃掉那只青蛙》一书中,作者把重要的、困难的任务比作是一只只青蛙。很多中长期任务就像任务库里面最让我们膈应的青蛙,每次都不想去看它,转而去处理更容易的任务。

但是,有了“中长期计划标签+番茄钟”的系统方法,我们无所畏惧!

在这里,我们只要做两步:

① 为这些中长期计划打上标签,而非一股脑放在“今天”

全部放在“今天”的话,不仅扰乱主次,把今天的重要日程淹没掉,还会让自己产生压力感。

image
image

另外,可以补充建立三个智能清单(过滤器),分别是“工作中长期计划”、“生活中长期计划”、“学习中长期计划”。这样,在不同的任务场景,点开不同的过滤器,不同类型的任务互不打扰。

image

智能清单(过滤器)的建立也非常容易,同时限定清单和标签即可。

image

② 第二步,在“中长期计划”中选择任务,进行番茄钟计时。

我们将所有此类计划全部打上标签后,就可以清除掉它们的日期啦。我们看到的“今天”任务列表将会是清清爽爽的“今日必办”!

在我们将所有的“今日必办”完成后,再点开“中长期计划”标签或者相关过滤器,选择任务,进行番茄钟计时。

 image

四、提高效率的两种办法

Tips1:心流状态的25分钟标准时长番茄钟设定

如果工作或学习进入一个心流状态,如何设定番茄钟才能做到既正确统计25分钟的番茄钟个数,又不打断心流状态呢?

我们在此提供一个番茄钟设定方法:

image

因为滴答清单的番茄钟在遇到紧急事项时可随时暂停,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设置连续的番茄钟,在保证心流状态的同时,正确计算25分钟标准时长的番茄钟个数。

Tips2:  把你的理性时间都标注出来吧!

滴答清单的番茄钟统计页面中,有很详细的专注时长、时间线统计。但如果是自制力不强的小伙伴,可以把番茄钟的执行时间线记录在纸上,你在可支配时间段内的理性自制时间一览无余。

image 

总的来说就是:把很难在短时间完成的任务统一打上“中长期计划”的标签,以番茄钟倒计时,抓住任何空隙时间去完成它

悄悄地说:还可以在手机桌面上开一个小组件专门显示“中长期计划”清单,时时提醒自己哦!

自我监督的方法是将这些番茄钟时间记录在时间轴上,或者直接横向比较每天的番茄钟数字(所以统一用25分钟的标准番茄钟时长)。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在使用滴答清单的路上,每天都效率满满!再也没有拖延症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