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一页纸学习法》作者:[日]浅田卓。
2021年第81本书
书中介绍了三种学习方法:输入学习法、输出学习法和贡献学习法,使学习到的知识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实际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直播时间:7月4日周日晚上8点 主题:待定(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直播地址:视频号读书方法,另一个视频号:生活黑客做为备用。 从输入开始 学习过的内容,为什么很快就忘记了呢? 作者总结几个原因: 1、 是受环境的影响,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导致无法深入学习。 2、没有做到边思考、边分析、边学习 3、不能简明扼要地总结概括学过的内容 怎样才能避免遗忘学到的内容呢? ①明确目的。 ②边思考、边分析。 ③简明扼要地归纳概括。 制作一页纸资料 在丰田中,有一种企业文化,无论是企划方案、决算书、报告,还是会议纪要、分析材料、研究报告等,所有的文件都必须归纳在“一页A4或A3纸”内。 明确了“三个基本条件”。 ·条件①:不能超出“一页纸”的篇幅; ·条件②:不能超出“框架”限制; ·条件③:不能偏离“主题”。 在各个提纲框架的上面,还要预留写“主题”,也就是“这一页纸针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地方。 在写材料时,制订围绕主题按照框架将内容控制在“一页纸”之内的规定是决定性的因素。 实际上就洞察事物“本质”的分析思考。 这种方式最先应该做的就是围绕主题“分析梳理信息”,为进行思考提供基础。然后,再将这些信息作为材料,“总结提炼出观点”。 这样一来,就可以对输入的知识内容保持长效记忆,也有利于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提升输出能力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把握学习内容,确保被人提问时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 “理解是指站在可以对别人解释清楚的高度分析思考的行为”。 有助于“理解”的三个疑问词: 通过“What?”“Why?”“How?”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用“What ?”“Why ?”“How?”,对资料中的所有项目进行分类。 企划概要、会谈结果、明确问题、分析现状等=What? 企划背景、出差目的、总结原因等=Why? 预算、采购对象单位、日程表、今后的应对措施、制订应对方案等=How? 作为补充,还可以考虑在“采购对象单位”中追加“由谁=Who?”“在哪里下订单=Where?”。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囊括在“如何实现?”的问题中,因此,可以划分到“How?”的范围内。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都可以分类成三个疑问词。 在抓住了这个本质之后,就可以按照“What?”“Why?”“How?”的框架,来组织自己想要编写的材料。 学习时只要消除了“三个疑问”就达到要求了。 3Q输出学习法 只要能“做出消除三个疑问的解释说明”就可以了,然后将这一点写在“一页纸”上并形成框架,这就是下面将要介绍的3Q输出学习法的基本模板。 在3Q输出学习法中,最为关键的诀窍就是分布在“1P?”(一个词语)周围的三个问题。由此可见,“3Q=解决三个问题”,因此才将其命名为3Q输出学习法。 在“Q1?”“Q2?”“Q3?”的各个空白格中,应该填写概括“What?”“Why?”“How?”的相关内容。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这个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01 编写三个疑问句 希望大家先明确一点, 那就是在“Q1 ?”“Q2 ?”“Q3?”栏中用“绿笔”填写的三个疑问句。 Q1:为什么要参加研讨会? Q2:学到了什么? Q3:今后将如何充分发挥学到知识的作用? 这些疑问句并没有与疑问词对应起来。如果标明对应关系,就如下所示: Q1:为什么要参加研讨会?→Why? Q2:学到了什么?→What? Q3:今后将如何充分发挥学到知识的作用?→How? 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以消除“What?”“Why?”“How?”这三个疑问。 02 填写问题答案 在确定了包括“What?”“Why?”“How?”三个疑问词的问题后,就进入了填写问题答案的流程。 与“20 个字输入学习法” 相同, 请使用“ 红笔” 填写“1P?”的内容;同时,使用“蓝笔”填写各个问题的答案。 应该先填写“Q1?”对应的空格。 还有一种方法是边填写20个字输入学习法的框架,边听讲。 03 完成20个字输入学习法 在研讨会和讲座结束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完成20个字输入学习法的框架图。请取出“红笔”,按照“1P?”空白栏内可容纳的字数标准,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然后,按照要求将总结字数控制在20个字左右,并填写在3Q输出学习法框架图的“1P?”栏 可以对20个字输入学习法框架图的模板进行反复推敲,做出并填写更加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 在具体操作中,请大家按照5分钟至10分钟的标准,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应该是什么? ·为什么要参加研讨会? ·学到了什么? ·今后将如何充分发挥学到知识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如果能通过简明易懂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无论是谁都可以正确理解。 读书笔记也可以按这种方式来制作: 彼得·德鲁克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二章的归纳框架图 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彼得·德鲁克所谓的时间管理的本质,那就是“如何确保集中利用时间”。“集中利用的时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 也可以用Excel 来制作一页纸资料。 “秘诀”:贡献 一页纸贡献学习法的框架图: 该图中的“一页纸”框架图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下述五个。 ①“Who?”=“为了谁”学习=思考总结? ②“P/W?”=面对的“问题或愿望”是什么? ③“PQ?”=针对①②中明确提出的“目的”,应该设定怎样的“提问”才能实现? ④“1P?”=针对③中所设“提问”的“答案”,应该怎样用一句话来总结? ⑤“3Q?”=针对④中的“答案”,如果可以用“三个疑问词”来解释,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简单地对缩略语进行解释说明,那么,②“P/W”就代表“Problem(问题)/Wish(愿望)”。通过①和②的组合,可以明确学习的“目的”。 接下来的③“PQ?”是“Purpose=目的”和“Question=提问”的组合,意思是为了达成目的而提出的问题。 ④“1P?”是“1Phrase?”的缩略语,意思是“一句话?”。 最后,⑤“3Q?”反映出的内容是针对④“1P?”,“消除三个疑问后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①②③与20个字输入学习法中的“P?=目的?”是相对应的。 可以理解为这次要通过①“Who?”和②“P/W?”的组合,来代替20个字输入学习法框架图中的“P?=目的?”。 此外,由于将“目的”分成了①和②两个要素,因此,为了将这两个要素总结起来,又新追加了③“有助于实现目的的提问是?”的项目。 ④“1P?”是20个字输入学习法中的“1P?”,同时,与3Q输出学习法框架图中的“1P?”也是一致的。 在⑤ “3Q ?” 中, 反映的是“3Q ?” 输出法框架图中“Q1?”“Q2?”“Q3?”的内容。只要看一下“What?”“Why?”“How?”的记载,其相关性可谓一目了然。 例子: 三种框架图总结 练习1:20个字输入学习法的框架图 练习2:3Q输出法的框架图 练习3:一页纸贡献学习法的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