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奖得主、天才物理学家、纳米技术之父、量子电动力学的创始人费曼,除精通多门语言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颇深。之所以能在众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因为他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法,是当之无愧的学习大师。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是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以教代学,让输出倒逼输入。它对输出思维极其推崇,认为输出就是最强大的学习力,能不卡壳复述学习内容,才是学全;它对简化思维格外重视,强调找出问题的要害,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认为把高深的知识用平实的话说出来,才是学透。
我们总是耗费了相当多的精力,认真地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可就是记不住也不会使用它们。从高付出的学习中,我们有时得到的却是低效能。虽然付出了学习的过程,储存了知识,却仍然不具备输出(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是——当你准备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假设自己要向别人讲解这门知识。那么你一定要用最简洁、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行外的人也能听懂。
流程:1确立你要学习的目标,找到和列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2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针对这个目标,准备好和筛选相关的资料;3以教代学,用输出代替输入,模拟一个传授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知识讲给别人,用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4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其中遇到阻碍、模糊不清和有疑义的知识重新学习;5实现知识的简化和吸收,通过针对性的简化和整合,实现这些知识的内化和有效的应用。学习和应用是互为一体的,无法对外输出的学习就不能称为学习。
我们的大脑将旧的信息或知识串联、拼接起来,组成新的概念、理论和信息,再传递到负责记忆和行动的部门,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或知识。越熟悉的概念,大脑越喜欢。在不同的概念之间强行建立联系,也是大脑的特长。
费曼认为,输出不仅仅是学习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当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知识时,用最直白的语言去阐述它时,大脑就会从记忆库中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旧的知识和新的概念中产生强大的关联,新的知识便容易得到大脑彻底的理解。最重要的一步是,你要反复地进行这一过程,使大脑多进行创造性的联想,我们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应用的能力才会变得更强。
费曼学习法提供了四个关键词:Concept(概念);Teach(以教代学);Review(评价);Simplify(简化)。在这个基础上,本书提炼总结出了五个步骤:1确立目标;2理解目标;3输出;4回顾;5简化。通过这五个步骤,我们能够充分地将费曼“以教代学”的学习方式开发到最高的效率,吸收有用的知识,创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验证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一种知识,就看能否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把它讲清楚。无论它多么复杂,都可以让一个从未接触过这个知识的旁观者听明白。
聪明的学习者善于反问和反省,愚蠢的学习者则喜欢自我感动,将一个错误的目标偏执地坚持到底。而一个错误的目标,会让你之前正确的积累瞬间付诸东流。
在阅读和记忆中,我们一边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一边建设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不但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开始扩充自己的思维视野,同时在学习中积累对自己富有价值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从长远来看,阅读和记忆并不是一场数量的比赛。我们所学知识的数量向来都是一个伪命题。不是说你读过的书越多、记下的知识越多,你的(学习)能力就越强;而是说,当你能从较少的知识中也能获取到比他人更多的有益信息时,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定是更加优秀的。
多数人在学到一个知识后即便倒背如流,其实也并不知道该怎么表述它。也许他心里清楚大概怎么回事,但他无法流利、精确地把这个知识描绘出来。在时间的侵蚀下,学到的知识一点一滴、悄悄地流失,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已经完全记不起那本书讲的是什么了。
第一个阶段:凭印象复述。开始复述时,可以描绘一下那些你自己记得最清楚的内容,把印象深刻的部分讲述出来。
第二个阶段:复述中提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并不是在几天之后,而是随后进行,也就是当你对自己讲完对知识的初步印象后。这个阶段的复述不仅仅是重温你刚刚学到的内容,而是有意识地将它们与自己过去已知道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对比,怀疑,分析,看能否用自己的逻辑很好地把它们融合到一起。
第三个阶段:复述中加入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复述,一边说一边对比检查,把自己的观点加进去,实现新知识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衔接。
系统思考——用系统化的思维去理解知识,归纳、筛选和分析知识,才能最终消化知识,为我所用。构建知识系统就像修建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每一条路有它的出发点,也有它的终点,路和路有交汇点,也有信息处理中枢,互不重叠,知识就是这张网络中的汽车运输的养料,它们运转有序,去往该去的地方。
以教代学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你必须做到在解释这个概念时只需把它写成一两句话,说出来,就能让一个完全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这个领域的菜鸟听得懂,还要有很深的印象。你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去阐述它,用最普通的词语和最短的句子,同时做到精准无误。这就可以让你在传授这个概念之时检查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学到了全部知识,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顺带发现那些隐藏的问题。
网上曾经有一门十分流行的课程,名字叫作《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主讲人向听众分享他在学习方面的经验时,讲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学完一门知识,他就将它制作成课程,挂到互联网销售。这位主讲人的思路也是费曼学习法“以教代学”的方法,既是目标,还是一种倒逼式的学习策略。
这就让学习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因为人们花钱买你的知识肯定不是随便看看的,是为了从你这里学到有用的东西;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不想在读书求知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你的课程必须简洁易懂,不能让人一边看一边查资料;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独特的分析,也就是知识的深度,学了以后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人们才觉得钱花得值。那么,在输出知识时你就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既能总结出知识的精华,又能加上自己深刻的理解,还要用大家都能看懂、听懂的语言往外传播。你懂得什么并不重要,能让任何人都能听明白,才代表你真正地学透了这个知识。
在你教授给别人的时候,对方若经思考,就一定会提出他质疑、疑问和新的想法。你们之间的互动就产生了,一问一答,就会促进对于知识的有效学习,增强你的认知和理解。退一步讲,即便没有互动,他是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你也能检验自己的记忆是否存在偏差,表达是否足够准确。
我们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复习,结果注定是遗忘。输出就是一次高质量的复习,起到巩固记忆和提炼核心知识的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反复地输出,长时记忆甚至可以转化为永久记忆,做到终生不忘。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假思索便能运用的知识,大部分都源于长时记忆或者永久记忆。
为什么听完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或者读完一本书后,你的行为模式依旧遵循着过去的习惯,生活和工作都没有任何改变?你学习的目的是功利地解决当下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学习方法、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因而你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流于表面;知识在你眼中的地位和家中的宠物、手机、电脑等这些物品相差无几,拿来用一用而已,没有领会知识的本质,也没有深入地思考知识究竟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
首先是对知识的分解,把你需要的、核心的东西找出来;其次是条理化,逻辑化,把这些剩下的知识整理好,成为一个整体。做好这两项工作,我们才能吸收这些知识。如果你不能把一个科学概念梳理得逻辑简单,通俗易懂,三两句话就能讲明白,那就说明你对这个概念是一知半解的,并没有学好。
真正的高效学习,一定是把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不能心浮气躁,而是习惯“以慢为快”。在越来越快的生活、工作节奏和无处不在的学习焦虑中,做到“慢”并不容易,但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以慢为快”就是专注于一个学习对象,把它学精、学通,有了对其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100%地运用它,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本领。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追求的却是快餐式学习,像“三分钟学会看财报”“五分钟学会高难度算法”“一小时学会48个音标”等,从技术效率上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不求甚解、只求“好像已经学会”的快餐行为。对于这种粗制滥造的学习,费曼是坚决反对的。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运用费曼学习法阅读一本书时,仅为了制作不足1000字的书的知识结构图,我就花了三天时间。然后,根据这张结构图,我一边学习具体的内容,一边做笔记。完成前面的几个步骤后,我要对书的内容再一次进行简化,又花了两天的时间,修正了书的知识结构图。正是因为看起来很“慢”,我打通了许多知识阻塞的地方,让我对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从体系化的角度看待知识时,我们比碎片化的学习获得了无数的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是能看清不同知识的内在层次和结构关系,方便我们进行总结和升华,然后对外传播知识。这就是知识的内化。对此,费曼提出了五条重要的建议:第一,使用笔记记录知识的核心要素。第二, 一定要大幅度地整理所学的知识。第三,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归纳与理解。第四,输出和发布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第五,对知识进行简化、吸收和记忆。
费曼认为,如果你不懂得简化所学的知识,就等于一直在盲目而缺乏方向地收集“碎片化知识”,贪多不精,只积累了数量却做不到成体系地开发和利用。在这种错误的学习思维主导下:第一,你学的只是一堆空洞的结论而非丰满的逻辑。第二,你所做的简化过程删除了最重要的推演环节。第三,你的学习把多元化的辩证分析变成了一元化的立场总结。第四,你只记住了表面的事实,没有发现背后的原理。
简化,尽可能地简化——只学习你需要的,只学习对你重要的,只学习知识之中“最核心的知识”。费曼向来不主张追求数量的“贪多求全”的学习,他曾经嘲讽地说:如果有一个人愿意拿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并且还为此感动,那他纯粹就是一个无知的妄人。
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贪多求全,不舍得删除、整理和归纳,就像吃饭积食一样,不但肠胃受不了,最终整个身体都会不堪重负。你难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无法把其中的一些知识开发到极致,只会让你对知识的匮乏感到更加焦虑和惶恐。
最好的学习,永远是在输出的过程中实现,而不是单向的输入。首先确立一个学习的目标,锁定你的方向,然后认真地理解它;其次,用简洁的语言讲述给别人听,通过不断的复述进行对比,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你可以设想一个模拟教学的场景,想象一下自己正在教授一位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或知识的人,应该如何让他很快就能听懂呢?当你采取这种方式时,你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对这个概念或知识自己究竟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模糊不清或存在误解,回过头去检查、反思和修正;最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简化和整理,达到吸收和内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