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喜欢/读不懂的书不要读
首先是关于培养阅读兴趣的,提前说明一下,这个技巧不适用于考试,如果你啃书是为了考试,不喜欢看也得看。
-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我们看电视的时候,遇到不喜欢的节目会直接换掉,刷视频的时候,遇到不喜欢的会直接滑走。
但是看书的时候,却时常会抱有一种心态,这本书再难啃,我也要啃下去,如果不一字一句的啃完,就是我不行,就会有负罪感。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心态,而放弃了阅读,
千万不要这样,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看,也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你,
有些书虽然是好书,但是你现在看不懂,看了也没用。
比如我就很难看懂一些哲学上有名的著作,经历和见识没有达到和作者共鸣的程度,那可以留着以后再看,我们的认知会随着学习的提升和经验的增长而改变。也许以后经历的更多就能看懂了。
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想读的书,把读书当作和其他爱好一样简单的活动,都是为了打开对世界的好奇,接触新鲜信息,提升认知,没必要思想负担太重。
我现在看到不喜欢的书和对我没用的书,我不会再强迫自己读完,改变这个习惯后,我发现我能看更多的书,我能学到的东西也更多,我的写作灵感也多了起来。
2.用手指指着读
如果你觉得很难集中注意力的话,可以用手指着读,
在《博赞脑力训练手册 | 快速阅读》这本书里面有个知识点:
我们的眼睛在无引导情况下是沿圆形运动的,是非常不规则的锯齿状,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在看东西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是跳跃的,发散的。
而用手引导会使阅读更舒服更放松和高效,有利于我们集中目光和注意力。
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候可以用手指有节奏地一行沿着一行指引,可以锁定我们的注意力。
书中还提到一个有趣的实验。当我们把食指指尖在距鼻梁10cm处对在一起,然后移动手指,分开,同时眼睛仍盯着远处选择的点,直到看不到指尖。
你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可以看到的东西和范围很大很大。就像我们的思维一样,眼睛也不是线性运动的,而是发散的。
眼睛只是一个眼镜,实际是大脑也在“看”,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量实际不是一个一个词,可以是一片信息。
所以,如果你的手指在书上斜着多行的运动轨迹指引,你还可以一目十行。这个技巧非常适合找资料,
当你需要大段文字扫描找到你想要的知识时,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一个一个字去看,你可以试试,因为我们的眼睛本身是具有扫描和接受多面信息的能力的。
利用这个知识点,我们就可以衍生出,如果你想快速的、一次看到更多的信息,那么使用的更大的屏幕阅读比小屏幕更有优势,用平板、电脑阅读来找资料,比用手机效率更高。
当我们更好的遵循规律时,才能获得更多。
3.边读边看
另一个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是念出来,在阅读的时候朗读同样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注意力,不需要很大声,只需要轻声读出来让自己能听见,就足以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回到书上。
因为我们看书的时候,大脑有时候会走神,它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聚焦在文字上的,这也是有些人为什么觉得读书会很吃力的原因,其实不是读书吃力,而是我们在聚焦自己的注意力的时候感到吃力。
但是我们看视频或者听书的时候却没有这种烦恼,我们更喜欢通过声音和具象的画面来接收讯息,这使我们的注意力更轻松的聚焦起来,所以,当你感觉有点无法专注,看不进书的时候,可以尝试朗读出来,你就会发现,你更能读下去了。
我有时候状态不好,读书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就会轻声读出来,对我非常有用。
4.你不需要一字一句读完
当你一直研究同一领域,读某一领域的书足够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书内容是一样的,道理是一样的,甚至有时候举的例子都差不多。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这时候你还要一字一句的读完吗?如果你有读书强迫症,觉得只有读完书里的每一个字才能变得博学多才,才对得起“读书人”这个称号,那我建议你尽早改掉这个习惯。
我以前和你一样,但我发现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其实我们不需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读书不是因为我想成为“读书人”或者我想要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博学多才”,也不是为了炫耀我一年读了多少本书。
读书仅仅是因为我喜欢阅读,我喜欢这个过程,这就是最好的理由。
在阅读之前,你可以先翻到目录,直接去看对你有用的章节,看过的东西就略过,如果这本书对你没有用,那就是没有用。如果这个知识点,你已经知道了,那就放下它去找新的知识点。
注意,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小说。
5.你不需要做那么多笔记
不需要摘抄章节标题,或者是标注书里的话。因为这些书里都有啊。
我们标注书里的话和摘抄笔记很大的原因是,我们觉得划下来,抄下来我们就会记住它,我曾经和你一样,但我坚持了3年抄笔记的习惯后,我发现我根本记不住我抄了什么。
请你记住:
最有用的读书方法是把书里的道理吃透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里,我们的大脑只会记得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后来我修改了我的读书流,以读和输出为主,做笔记为辅,现在我的读书流大致可以分为3点
1.看完一本书后,结合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话叙述我学到的道理,遇到有共鸣的地方,尝试写写我产生共鸣的个人经历是什么,尝试描述我自己的故事。
2.把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去检验它的可行性,然后写总结。
3.用我自己的话,描述整本书的框架,可以不按照目录,只按照我的理解来描述它整体的逻辑是什么,它主要讲了什么,哪些对我有用,哪些对我没有用?
这个阅读方法极大的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我我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的实际生活当中去。
请记住,不是把知识抄下来它就会成为你的知识。
6.教别人你所知道的
这个方法我之前在《超级学习者的10个习惯》当中也提到过,
当一个人在向别人解释或者教授某个概念时,他们能够记住学到的大约90%的东西。
教别人你所知道的是学习、记忆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心理学家称之为“回忆练习”。
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 · 费曼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通过教授别人,你可以快速找出你知识中的漏洞。这就是著名的费曼学习法。这是加强记忆痕迹最可靠的技巧之一。
其实,对你知识的最终考验就是你把知识传达到另一个人身上的能力。因此,学习、吸收、和记住知识的更好方法是学习+分享。举个例子,与其一口气看完一本书,然后什么都不干,不如看完以后,尝试回忆,分享,教授别人你学到的更能巩固你的知识。
我已经验证过,当我每次把我学到的东西写出来,发到公众号或者做成视频后,我自己也加深了记忆和理解,获得了成长,这个方法对我非常有效,这也是我喜欢我的工作一部分原因。